top of page

活動內容
活動內容可以各種需求來調整,歡迎聯絡我們

投壺的歷史
中國的投壺起源於春秋時期,從射禮漸漸演變為社交遊戲,後來更被外傳到日本、朝鮮、越南等地區,在不同年代和地方都有不同玩法,這個部分能讓參加者瞭解當時人們的創意,以及深入瞭解投壺的變化。
投壺的歷史
-
本為貴族、文人雅士玩意
-
士大夫喜以射禮於宴會上娛賓,但因庭院不夠位置,或有些賓客不諳箭術,故以手代弓,輪流將箭投入銅壺中代替射禮。
-
民間普及,酒席宴會節目
-
演變出五花百門的花式及規則
-
流傳到朝鮮、台灣等地
-
成為多國傳承的傳統活動

投壺的文化價值
-
投壺源自射禮,兩者在形態、意趣、方法、規則等方面有諸多相似之處,因此,投壺是一種小型的射禮,是一種「筵席邊的射禮」。
-
投壺既具有與射禮相同的禮儀,如立德正己、君子之爭、發而不中、反求諸己等,又具有投壺獨特的禮義和價值。


投壺的結構
壺具
-
物料:銅、鐵、金等
-
全高:一尺二寸(約28厘米) 口直徑:二寸半(不到6厘米)
-
頸長:七寸(約16厘米)
-
腹長:五寸(約12厘米)
投擲箭
-
物料:竹、木
-
特徵:無箭矢,箭粗度少於2厘米
室內、大廳和戶外使用的投壺箭均不同長度
投壺的玩法
投壺的玩法十分簡單,只需將箭矢用手投向竹製壺中,因此得名「投壺」。不過,要判斷賽果,需要遵守比賽規則和計分制度,例如【有初】就是第一箭就投中了壺口,得十籌;【敗壺】就是一支箭都沒進。

相關影片

bottom of page